壁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形式
壁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形式,早期绘画遗留以壁画居多,如:西北敦煌地区壁画、新疆克孜尔壁画、陕西唐墓壁画、山西永乐宫和北京法海寺等古代重彩壁画。这些壁画是我们了解和把握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资源,随着当前考古学、美术史和文化史对古代壁画的制作工艺及其制作材料研究的日渐深人,为现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之处。本文所述、以成熟时期的壁画为例,记录了笔者在临幕创作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们必须要分析不同地城和时代壁画形成的历史特征及其造型、线描、色彩等技法语言和风格特点。比如:敦煌壁画的线描,大体上经历了从铁线描、兰叶描的演变历程,在功能上,这些线的运用,包括了起稿线、定形线、提神线、装饰线,以及色彩上的土红线、墨线、白粉线、朱红线等。
在早期的敦煌壁画中,线描稚拙、生动,北朝以迅疾飘举、简括道劲的铁线,创造了南朝士大夫所推崇的“秀骨清像”的仪态。到了隋唐,既有圆润的被人称为“行云流水”的铁线描,也出现了有力多变的兰叶描,形式日益世俗化,产生了“菩萨如宫娃”的造型。画史记载,隋唐时期,以于闻画家尉迟跋质那和尉迟乙僧父子为代表的西域画风,曾给当时的中原绘画很大影响,以龟兹人体壁画为例,其画法基本上是“屈铁盘丝”,但在具体描绘中,又演化为多种不同的手法,一是“凹凸法”,二是“线描法”,三是综合前二种方法而产生的有立体感的“晕染法”。
尤其是凹凸画法,以色彩晕染与铁线勾勒相结合,是一种有笔有色的方法,并通过色彩晕染物象的立体感,增加了色彩的厚度效果,完全符合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的原则,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相较而言,顾、陆的绘画,是以线为主而突出神,尉迟乙僧则是色线结合而突出立体感,以达到“气正迹高”的境界。通过对颜料层的分析可知,敦煌壁画大多为天然矿物颜料,如:朱砂、土红、雄黄、石绿、氯铜矿、石青、青金、白奎、高岭土、滑石、石膏、云母、碳黑等。这些颜料经过不同时代艺术家的匠心经营,创造了具有不同特点的色彩之美,在色彩效果上,既有十六国、北魏的质朴明快,西魏,北周的清新爽丽;又有隋唐的金碧辉煌、浓艳华丽,乃至于五代宋初的热烈鲜艳,西夏的清冷萧瑟,元代的简淡闲雅,不一而足,可说是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文章来源: http://www.scdyds.com/a/xinwenzixun/gongsidongtai/773.html